11月18日上午9时,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主任谭好哲教授做客“当代美学前沿:东方与西方”国际学术研习营,于知新楼A620室作了题为“中国文艺评论话语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元理论思考”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孙丽君教授主持,德国卡塞尔大学艺术史与美学系王卓斐副教授、文艺美学研究中心杨建刚教授和韩清玉教授出席,来自校内外数十所高校的一百余名硕博士研究生现场聆听。

讲座伊始,孙丽君教授简要介绍了本次讲座的主题。谭好哲教授首先从国家战略规划和个人学术经历两方面,阐述了他聚焦“中国文艺评论话语自主知识体系建构”话题的缘由,随后围绕中国文艺评论话语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必要性、哲学基础、建构路径与建构内容四个问题展开讲述。
谭好哲教授先对讲座标题中的“文艺评论”的内涵作出界定,指明其指向对文艺理论和文艺批评的广义概括,并系统梳理了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和中国进步文艺界重视文艺评论工作的历史脉络。回顾百年发展历程,谭好哲教授指出,相较于文艺评论的具体实践,文艺评论的理论建构成果仍较为有限。他认为,这一状况重要原因在于文艺评论未能摆脱对外来理论的依附,因此,建构中国文艺评论话语自主知识体系已成为当前一项重要的时代任务。
随后,谭好哲教授从三个主要方面具体阐述了中国文艺评论话语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基本理论问题。在哲学基础方面,谭好哲教授强调不仅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文艺理论观念,还要在明确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具体所指的基础上,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观念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原则,运用到分析和解决文艺问题、阐释与评价文艺作品上。
在建构路径方面,谭好哲教授认为“两个结合”为中国文艺评论话语自主知识体系建构指明了切实路径。中国文艺评论话语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不仅要“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着力解决当代中国文艺发展中的实际问题,还要“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继承、弘扬、转化、创新中华传统艺术精神与美学精神。
最后,谭好哲教授从文艺观念、标识概念和批评标准三个层面分析了中国文艺评论话语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主体内容。文艺观念是文艺评论中分析、阐释与评价的基础,如何在文艺观念上与当代主流文论研究相互呼应、同频共振,是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中应该解决的问题。“意识形态”“社会生活”“人民”是中国当代文艺评论话语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中最重要、最具标识性的理论概念。批评标准作为文艺评论能够发挥批评功能的前提,文艺评论应始终坚持“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批评标准。
提问环节中,同学们围绕“元理论”与“元批评”的差异问题、中西资源的化合问题、新大众文艺与大众文艺的关系问题、西方文论与中国实践的结合问题以及艺术作品的符号价值问题踊跃提问,谭好哲教授都给予耐心细致的解答。讲座最后,孙丽君教授对本场讲座进行总结,并代表全体师生向谭好哲教授的精彩演讲表示感谢。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