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6日14时“当代美学前沿:东方与西方”研究生论坛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知新楼a座举办,共有来自国内二十余所高校的硕博研究生参与本次论坛。论坛分中国美学理论、西方美学理论和当代艺术理论与批评三个会场开展。
第一分组上半场刘庆洋、汤越、暴佩聪、石锦瑜、李美如、邹德淑、刘京晶、陈光浩、吾吉九位同学依次发言,内容围绕李泽厚情本体、马伯乐道教研究、宗白华自然美思想、“表征”“神思”“应物象形”等核心概念、明代戏曲刻本插图、清初书论和藏族五妙欲的生活美学展开。下半场杨硕鹏、孙元哲、杨暄婷、马迎春、舒沛、刘智浪、刘鑫岩、田丽媛八位同学围绕中国及东亚的现当代美学与文艺展开讨论,聚焦朱光潜、宗白华、韩炳哲、新大众文艺、意象叙事和中国现代美学的审美功利性问题等多元问题。评议环节,中国传媒大学张晶教授肯定了同学们的选题多元、内容丰富,鼓励大家勇于攻坚学术难题、敢于寻找真问题、新问题;山东大学陈硕副教授根据大家的研究方向推荐参考书目并分析论文提升策略;山东大学李飞副教授点评同学们的选题、研究方法与写作细节,为论文后续的修改完善提供明确指引。
第二分组上半场范锦熙、焦碧辉、王正浩、张梦爽、翟雨佳、侯瑜、吴怡蔓、何韬韬、李炎燊、刘烁十一位同学依次发言,内容涵盖生态视域下的自然美学、英国近代自然美学、如画美学的伦理转向、康德崇高观的重构、卡洛琳·列维尼新形式主义美学、艺术哲学中的“形”之问题、形成性美学及其诠释学、罗宾逊新浪漫主义“表现”理论、布朗肖灾异思想以及朗西埃的艺术史观等议题,展现出青年学者对美学传统与当代问题的多元思考。下半场宋媛、向芬、萧涵耀、尹昌鹏、岳湘凡、陈开一、罗岩松、王程、蔡玲、王璎珞、习羽铜十一位同学分别从拉康视域下的杜拉案例、鲍曼的“观光客”与“流浪者”理论、现代主义之争、物导向本体论、气氛美学、哈曼的诠释学风格、保罗·克劳瑟对“审美经验”三重面向、吉尔伯特·西蒙东的技术美学、主体间性的观看、伊格尔顿悲剧理论、卢卡奇马克思主义悲剧观等角度出发进行了富有启发的报告。评议环节,山东师范大学韩存远副教授在评议中对上半场各位发言人的研究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本场报告涵盖了从古典美学到当代前沿理论的广阔光谱,展现了青年学者出色的理论把握能力。南开大学孙云霏老师在评议中充分肯定了下半场研究的现实关切与理论锐气,认为本场报告展现出将抽象理论用于阐释现实问题的强烈意识。
第三分组上半场孟凤娟、王彦丁、李不言、徐荣先、张新濡、张骅、王越、许耀义、陈紫荆九位同学围绕“远读”、盖尔的“与美学决裂”、本雅明对“移情病”的批判、“震惊体验”与“震惊经验”构成的现代性经验、数智复制时代艺术智造观、维米尔画作中视觉秩序与精神秩序的对应关系、“可爱美学”、AIGC时代“算法作者”引发的主体性危机等问题展开讨论。下半场范小曼、李林、赵海霞、姜欣言、邱彤、袁园、郭培振、刘锦、刘昕、刘玥彤十位同学围绕大语言模型表现情感的可能、生成式AI的内容失真与保障非遗知识真实性的策略、数字图像记忆危机、异托邦文本、AIGC艺术“恐怖谷”、“雾”在恐怖电影中的美学机制、灾难电影的生态想象、后人类环境想象、拉扎拉托以时间为核心的视频技术本体论、跨人机爱情电影的等话题展开讨论。评议环节中,山东大学曹成竹副教授和山东师范大学刘昌奇副教授围绕各主题与发言人探讨,高度评价了青年学者在技术巨变中叩问艺术本质、探索未来范式的前沿意识和现实关怀。
整场论坛中,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学子以饱满的学术热情积极参与研讨,各会场发言踊跃、讨论热烈。在各位专家学者的悉心指导与全体参会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本次“当代美学前沿:东方与西方”研究生论坛圆满落下帷幕。


